第374章 汉王想连陛下的老家一起抄啊(2 / 2)

于是宋璟会心一笑,带着两百多精锐直趋武关。

他们救援武关,在这呆多久都行,只要武关不被破,他们就不需要回京师。

武关历史悠久,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,名曰“少习关”,战国时改为“武关”,与函谷关、萧关、大散关成为“秦之四塞”。

也是现在关中四大门户的由来。

武关被群山包围,西侧有商洛山,北边就是悬崖,崖高谷深,狭窄难行。

南面是绝涧,关外河水环东、西、南三面,城关横在河心。

藤聚一行人只能从北部过去,到了现场才发现非常恐怖,山路约三四步宽,只能两三个人并行,或走一匹马,一侧是山崖,一侧是深涧,稍不小心,就会掉入深谷。

但从北面过去,就只有这一条道。

众人爬了约半个时辰,中间有三匹战马和一名兵士,不小心失足掉进深渊,让藤聚等又惊又怕。

好在半个时辰后,隐隐已经听到前面有炮声,这种炮声像是洪武大炮,应该不是叛军的。

突然。

嗖,远处一箭掠过宋长保的头顶,射在崖壁后又落下。

“站住?”宋长保抬头看去,前面出现谷口,宽约六步,站满了军士。

真是一夫挡关,万夫莫开,宋长保暗赞。

这入口才六步宽,也就几个人能并排过去,而他们走过来时,最多只能两三个人并排,如果从北部偷袭上去,也几乎不可能夺下武关。

听说叛军从东面来的,好像东面比这里清官要险峻?

宋长保不敢相信,他这边都几乎不可能攻进去,叛军从更险峻的东面怎么攻?

“我是凉州卫指挥使藤聚,奉总兵官之命,护送两位宋将军回京,杨雄在不在——”藤聚大声叫了起来,然后又把宦官做了个介绍。

这小宦官之前就通过武关过来的,赶紧起身招呼。

对面先说回去汇报下,因为现在叛军正在攻关。

不一会,有个千户出现,正是守关千户杨雄。

杨雄当然认识藤聚,还认识宋长保和宋璟,赶紧放他们进来。

杨雄道,叛军昨天突然出现,然后开始准备攻关,因为武关只有东面有路可以上,所以正从东面进攻。

“带我们去看看,我带来两百精锐,可协助守城。”藤聚道。

杨雄好像不是很高兴,因为武关比较好守,但是人多的话,加上藤聚他们每人都有马,这粮草怕是不够。

他也也没哼声,转身带他们往城关去。

城东有四条岭可以上来,也正是叛军进攻的方向。

四条岭道里,最宽的只有五步,最窄的叫‘吊桥岭’,高且陡峭,史称“上山一道,不容并骑”。

大概一步宽吧,也就是说如果骑马,只能走一匹,和他们北部上来时一样。

史称其为“关中东南门户嗟不误也”,且有“秦关百二”(以二敌百)之誉。

据说战国时秦兵据守吊桥岭,两个人守住楚军上百人的进攻。

没办法,那路太窄了。

你别说两百人,就是两万人,也只能一个个上。

而岭口守军可以站两个人。

所以你一个个上,别人两个人在守,一个攻你上盘,一个攻你下路,上一个死一个。

藤聚和宋璟、宋长保几人来到城关门前,只见远处东南面是喊杀声震天,叛军分成两路正在往前蚁附。

藤聚看了几眼后,便打量着城关,他也是第一次来,武关口呈长方形,东西约1000步、南北约500步,夯土板筑,高约两尺多(8米)、厚一丈多(3.4米)。东、西、南各有一门,为砖石包砌券洞,上有城楼。

他们之前从北面过来,有山道连到西门。

杨雄伸手道:“那边是吊桥岭,路很窄,叛军不敢攻。”

“他们主力从横峪岭上来,另有人在爬龙昆岭——那些叛军好像很善于爬山,速度好快,龙昆岭守不住了,我已经让兄弟退回城里。”

藤聚马上道:“听说汉王军中有大量土司兵,这些土司兵擅于爬山,动作灵敏,还会用暗器,千万要小心。”

“城中有多少兵马?”宋长保这时突然问道。

杨雄道:“两千出头。”

“叛军呢?”

“看不到尽头,起码数万。”

“勋阳被攻破了?”藤聚又不敢相信,

古时有诗称“武关一掌闭秦中,襄郧江淮路不通”。

武关是陕西东南部的重要门户,是古都长安连接荆襄、吴越的纽带,叛军出现在武关城下,证明勋阳已经被攻破了。

杨雄只能苦笑,这是很明显的事。

藤聚奇怪道:“叛军攻破勋阳,不去打襄阳?来打武关?”

按他的理解,叛军应该先助汉王湖广大战,去打襄阳,没想到却先来打关中。

宋璟这会脸色通红:“武关一破,关中必丢。”

西南面瞿能虎视眈眈,随时进军关中,如果武关被破,让叛军进来,两面夹击,关中张武和宋晟都要完蛋。

如果关中再落到汉王手上,到时连北平都不算安全了。

从关中可以直接进山西和河南,汉王的兵马,随时可以进入北平(河北)和京师。

藤聚倒吸口冷气,终于明白了:“汉王是想连陛下的老家(北平)都一起抄了啊。”

(本章完)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