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侃大山吹风编故事 米脂县无意挖墙脚(2 / 2)

那原本九米来高的城墙,因为年久失修,多处坍塌,连那原本雄伟的城门都已经不见。

队伍还没到城门口,突然从那破城墙里杀出一队人马,在城外列开队形,把那城门都堵住了。

大少停下马来,举起望远镜查看,估计有一百多人的样子,年龄是参差不齐,老少皆有,衣服也是穿的五花八门,手里拿的兵器也是各异。

很快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打马冲上前来拦住去路,对着程风的队伍大喊大叫,说的还是蒙古话,大少一个字也没听懂。

领路的老牧民跑到大少面前:“尊敬的扎勒乌,前面就是占据这城的马匪,他们来人警告我们,那是他们的地盘,不许靠近,再往前他们就不客气了。”

程风笑笑:“你告诉他们,我们就是想进城去看看,并不想把他们怎么样,让他们把路让开,我们进去看看情况就走。”

老牧民犹豫了一下,还是决定过去谈话。

看牧民跑前面去了,程风马上让大家做好准备,散开队形,曹金虎带人准备靠左,吕俊豪带人准备靠右,小心马匪冲锋。

那老牧民上前和马匪叽里咕噜的说了好长一段话,一起做了什么也听不清楚,突然见那马匪拔刀前冲,要去砍那牧民。

那牧民倒是不含糊,见势不妙,勒转马头转身就跑。

那些列队的马匪也纷纷拿起武器,开始冲锋。

程风队伍这边,在前面带路队的另一位老牧民,也伸手拔出了弯刀。在他身后的一众蒙古小孩也纷纷拔刀,似乎要冲上去迎敌。

前面那些蒙古小孩头也不回,纷纷拔出弯刀,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,大少突然明白,为什么蒙古人屠杀部落的时候,要把高于马车轮的男孩都杀掉。

就看眼前这些十二三岁的蒙古小男孩,一个个在拔出弯刀后那杀气腾腾的样子,哪里还是个小孩,分明就是战士。

程风下意识的把自己的马勒紧缰绳,往后倒了好几步。同前面的蒙古族人群拉开了距离。

“有骑枪的上前,做好攻击准备,靠近一百五十米开打,手枪准备,五十米开打,前面的蒙古族兄弟,不要冲锋,等他们过来。”

收到命令,骑枪队带马上前,六十人在左,六十人在一起,中间就是那几十个拔刀准备跟随老牧民冲锋的蒙古小孩。

老牧民左右看看,那黑洞洞的火铳,有些不以为然,火铳他可是见过的,打一铳后要用好长的时间去装填,慢的要死。都等有机会打第二铳,那马队都冲到眼前来了。

剩下下的人跟随曹金虎,吕俊豪一左一右,随时准备冲出去迂回攻击。

而大少也拔出两只手枪,示意左右护卫也拔枪准备。

又暗示月儿,木兰,吴钟几人就盯着中间那几个蒙古人,怕他们中间突然出什么幺蛾子,这些蒙古人并不是特别的说熟,,大少对他们并不放心。

前去与马匪交涉的那牧民,看着后面追来的马匪,一路狂奔,感觉距离差不多回到队伍,只回头一看……

娘啊,黑洞洞的全是火铳对着自己,吓得牧民猛拉缰绳,把胯下的战马都拉的立了起来。

一惊过后,老牧民突然想起来,自己和这些端火铳的才是一伙的,怕个鸟啊。

只是这次他也怕被人误会,不敢再策马狂奔了,只是小跑着回自己的队伍。

只是他那一耽搁,误了一点时间,还不等他跑回队伍,耳朵里就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。

随着爆竹声起的,就是身后那一片片的哀嚎马嘶声。

身后到底发生了什么?老牧民只管闷着头往前跑,也不敢回头看。

但他从自己同伴那被震惊的大嘴可以看得出来,身后肯定是出了了不得的大事。

在哀嚎和爆竹声中,听到有人大喊了一声“冲过去,灭了他们。”

就见那些端着火铳的小伙子们正打马朝着自己冲来,与自己擦身而过,冲了过去。

见人都冲过去了,老牧民这才勒转马头来看,只见那地上横七竖八倒了一地,能哀嚎出声的没有几人,只远处有十几个落荒而逃的马匪身影,也被好几个人追着屁股后面打。

看了好几个呼吸后,老牧民发现,那些小孩用的火铳竟然可以连发,根本不需要停下来填装火药,这个发现把老牧民惊得目瞪口呆。

一百多马匪搞集群冲锋,那密集程度直接成了被枪毙的对象。

一轮射击过后,一百多号人的马匪就剩下四散而逃的那十几个马匪,只留下一地的尸体和那四处乱窜的战马嘶鸣。

程风高兴了,感觉自己指挥人马对付一两百人的土匪倒是挺轻松的:“胜负已定,吴钟,石达开,带人去把那些战马收一收,小心那些倒地没死的偷袭。”

“是,少爷,护卫队跟我走。”吴钟,石达开招呼着卫队四散开来,是搜罗那些好散的战马。

“院长,我们也去帮忙。”李定国,刘文秀,艾能奇三人也想去。

大少挥手:“去吧,注意一下安全。”

“好勒,走。”三人大叫一声,便往前冲。

看着三个人的身影,大少很是满意,但凡能成为历史名人的,就没有一个天赋差的。

“吕俊豪,带着队伍进城去看一看,里面有没有漏网的马匪,小心一些,人不要走散了。”

“是,少爷。”

吕俊豪带走自己的队伍,一声呼啸,直奔开平城。

一个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到十几个呼吸,一百多名马匪就命丧黄泉。

突如其来的变故,把那几十个蒙古人惊得目瞪口呆,半天没有回过神来。

远处,时不时还有枪声传来,估计那十几个逃跑的马匪一个都跑不掉了。

半小时不到,城里传出几声枪响,然后再无动静。

一小时后,石达开汇报:“风哥儿,一共收拢马匹九十六匹,可惜打死了十六匹。”

那群蒙古人看见打扫战场的人回来了,只收集了战马,马匪的衣物都没人要。

老牧民忙跑到大少面前问:“尊敬的扎勒乌,那些马匪身上的衣物你们不要吗?”

大少摇头:“不要。”

老牧民问:“那些衣物可以给我们吗?”

“可以,你们自己去扒吧,扒下来集中再分配到每一个人,千万不要抢。”

老牧民头如捣蒜:“放心吧,他们都是我们蒙古人的崽,我们不会欺负他们的。”

老牧民对着那些蒙古仔,叽里哇啦的说了一通,那些小孩子欢呼一声,打马奔向那些尸体,扒穿衣服去了。

两小时后,吕俊豪从城里出来:“少爷,城里就几个人,我们进去的时候他们已经骑马跑了。

追了一段距离,没追上,打了几枪,没打中。现在城里已经清空,可以进去了。”

“走吧,进城去看看。”

开平卫城,到处都是残垣断壁,单是城墙就有二三十处坍塌,四道城门没有一道是有门的。

城里的房屋大多数的都是些干打垒的土墙,有好大一部分房屋四面墙壁都在,只是门窗,房顶全都不见,不知道是被人拿去烧了火,还是封坍塌后风化了。

这城虽然离长城比较远,但还是有二十几处的房屋是用砖砌的,这些房屋的规模还不小,都是两进三进的院子。

估计就是以前开平卫城里卫指挥使,指挥同知之类的几个当大官的住宅。

其中有两处院子竟然是维修过的,应该就是那些马匪头领的住地。只是院子里除了一堆破烂,和一大堆粮食,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。

你倒是挺大方的,把在这院子里发现了那堆破烂和粮食全都分给了那些牧民,让他们带回部落去。

围着这两处院子周边的那些干打垒房屋,也有几十间是维修过的。

看来那些马匪在这里经营也不是一年两年了,不过这正好方便了大少的计划,等明年过来的时候直接可以拿来用。

城里还有十几处水井,大多数水井都已经荒废了。

目前看上去保养的好,能直接用的也就是那两大院子里的几口井。

其它的水井想要使用,就得清理干净才行。

在城里转悠了几圈,大少选中了一处院子。

正好这个时候,那些牧民正在院子里忙着分粮食和破烂,没有一个蒙古人在身边。

大少便让吕俊豪带着手下在那院子里挖个大坑,把那些收缴的武器埋到这里。

那辆马车的破烂,从长城边缘到开平城拖了上百里,再带回去又没价值,丢了还可惜,不如埋在这里,等明年过来的时候,正好给

吕俊豪带着手下挥汗如雨,在这里干了整整半天才挖出一个大坑,把那辆马车破铜烂铁倒了进去,重新掩埋好。

又抱了一些枯草,把那挖过的痕迹给盖了盖做了些伪装了事,这回真的是轻车简从了。

等吕俊豪埋完了那些破铜烂铁回到队伍,曹金虎己经带着十几匹马回来了。

这一次回去,所有的人都可以一人双马了。

队伍在开平城就待了两天,并在东门城外五里找了一片草地,把带来的牧草种子撒在这片草地上,就等来年看一看这牧草能不能长得好。

忙了两天的时间,就把带来的五百多斤牧草撒了近百亩地。

跟随过来帮忙的牧民不知道撒这种子有什么用?

大少解释道:“这是一种从几万里之外带过来的上好牧草。这种草草嫩多汁还长得很大。

如果能在这里试种成功,以后你们放牧就用不着逐水草而居了。

完全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,种上这种牧草,定居下来放牧,那样你们今后的生活就为像现在这么累。”

听着这位少爷的描述,几位老牧民看着那播撒过的草原,眼中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向往。

把所有的草仔全部撤完,剩下的就得看下半年的结果。

现在所有的任务都已经完成,商队收拾收拾,轻装上路回关内。

没有了负重,这回家的路可比来的路快的多,沿途把那些部落的小孩全送回去。

再把留在那个部落里的皮毛装上车,把交换来的牛羊和留下来养伤马匹收拢,一支有一千多匹马的车队开始返程。

四月二十三日,商队进入镇北台,回到榆林。

去开平卫时是五百匹马不到,回来时变成一千一百多匹,但是,只有一百多匹是买的,其他的四百多匹全是战利品。

在榆林县待了两天,大少安排刘大贵找官府报备,借着陕西民乱,各地有大量的地主被杀为由,要组织乡勇保护民。

在榆林,延安,米脂三地的商铺和镖局各招二百人进行训练,商铺也开始收集各种建筑材料,准备六月后进入草原到红碱淖去建立据点,为大规模进驻开平卫做准备。

就在大少离开开平城四天后,马匪马保山带着他残留的四百多人马回到开平。

只是在开平城外就发现了成群结队的草原狼在那城外是游荡,这种场景的出现,让马保山感觉大事不妙。

带着残兵败将绕开狼群进入开平城,回到自己老窝一看,里面空荡荡的,连根纱都没有。

他没想到,自己出去转了一圈,抢劫没有干成一笔不说,还丢了大半的人马。

好不容易把逃出生天的手下收拢过来,没想到自己的老窝却被人给端了。

“谁?这是谁干的?老子和你不共戴天。”

马保山愤怒的狂吼响彻草原,惊起飞鸟一片。

大少在蒙古体验边贸商人的生活,享受着高卖低买的快乐,准备要回江南了。

大少决定把榆林三地的那些孤儿全带回台湾去读书,于是,榆林的一百多名孤儿坐上了马车,前往延安。

路过米脂县的时候,又把米脂县的那些孤儿带上了车,只是在准备离开的时候,一名在商铺学徒班学习的小男孩跑出来给一名小女孩送东西。

本来这些本地有家的小孩和这些孤儿小孩关系好一点,相互送点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,但是那小女孩的一句:“谢谢来亨哥哥。”直接把程风震得停住了脚。

程风回头,看着那个送东西的小孩问:“这位小哥哥,你姓啥?叫啥名字?”

这小孩见是少东家询问,非常礼貌的答道:“回少东家的话,小的姓李,叫李来亨。”

行了,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的全不费工夫。

大少本来不想在米脂县寻找这个李来享,他不想拆李自成的台,可现在既然遇上了,这就是天意,人不带走都不行。

“李来享,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出去读书,将来做个大将军。”

小孩眼睛里闪出的光:“俺可以做大将军吗?”

程风点点头:“当然可以了,只要你跟着我出去,好好的读几年书,将来你肯定能做大将军。”

做大将军啊这个梦想没有男孩不喜欢的,李来享点头:“那我愿意去。”

好吧,为了这个李来享,还得再耽搁一天,原本准备出行到延安的车队又停了下来。

米脂县商铺的掌柜满脸堆笑的带着礼物来到了李来亨的家,和李来亨的父母说明少东家,看上了他的儿子李来享,准备带他出去好好的培养,将来会有大出息。

李来享的父母看着那十两安家银,还有一大堆的礼物,再加上自家儿子跟着出去,将来会有大出息,自然没有不答应的。

于是,李来享顺顺利利的骑上了一匹战马,成了李定国他们这个小组中的第四人。

这下好了,张献忠的四大金刚被他弄走三个,李自成最信任的一员猛将也被弄走。

历史的轨迹被一点点的改变,大少的心情既是兴奋又有失落。

大少来的时候只有一百四十多人,现在回去,单是护卫就接近五百人,再加上带来的孤儿已经有一千多号人,路上再也没人敢打他的主意。

回去也没有按原路返回,而是直接奔西安,走伏牛山进入河南,走周口,过蚌埠一路策马狂奔。

五月十八日曹金虎带领队伍从滁州过长江,沿着长江一线去了松江府上海县。

大少准备安排他们在上海县登船去台湾。

大少自己在滁州同他们分兵,去了南昌府,他要到奉新北乡雅溪牌坊村去挖一个人。

这个人在崇祯元年的时候高考落了榜,正在家里怀疑人生,失落的很,在这个人生最低谷的时候,有人愿意高薪聘请,这时候的成功率是极高的。

大少在为自己的事业四处奔波。

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,崇祯皇帝也在四月初九收到了陕西的八百里加急文书。

陕西巡抚武之望,为了平定陕西的民乱废寝忘食,最终劳累成疾,病故于任上,现今陕西大局无人主持,望朝廷在派巡抚。

是这时候崇祯帝才知道陕西有人造反,而且造反时间都快一年了。

这帮混蛋竟然欺上瞒下,崇祯帝非常的生气,在朝堂上发了一通火,他哪里知道陕西民乱的事.情,整个朝堂只有他不知道。

小皇帝发了一通火,看看没人应声,这才把火气压了压,询问众禽兽:“各位爱卿,现在武大人病故,陕西事务无人管理,众爱卿认为何人前去陕西接任合适?”

陕西巡抚的职位,要是放在平时,那可是个能争得头破血流的香饽饽,谁都想去当一当的好差事。

现在倒好,陕西巡抚的位置竟然成了洪水猛兽,人人唯恐避之而不及。

巡抚的位置腾出来了,皇帝问了几遍,竟然无人答应,皇帝看谁一眼,谁都吓得一哆嗦,生怕皇帝点名点到自己。

就这样,陕西巡抚由谁来接任的事情,众禽兽们个个都显得非常的谦谦君子,谦虚有礼貌。

在朝堂上推来推去,相互谦虚礼让,没完没了,也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谦让出一个结果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