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然对方非常聪明,抓住了这个机会,添“黜陟由心、结党自重”于尾页,又模仿陆致远的字迹,伪造他与另一个旧朝官员“清汰异己、私结边将”的密信。
从这里开始,事态就变得极其严重。
更严重的是,那密信里竟还写着“待时机成熟,当光复前朝以安天下”这般大逆不道之语!
别人给陆致远做了一个局,他要是能谨慎,就不会入局。
可惜,他被旁人抓住了人性的弱点,步步踩在了别人的圈套里。
等到陆致远清醒过来,那份初稿连同伪造的密信已经呈给了李渊。
而他更是被政敌们联名告发,罪名直指“私议朝堂、图谋不轨”!
一系列“证据”俱全,李渊震怒。
他大骂陆致远狂生无状,祸乱朝堂,愤怒之下,李渊竟连狼心狗肺之词都骂了出来。
换位思考,李渊暴怒可以理解。
好不容易看中一个旧朝之子的才华,启用了他,谁又能够料到,他如此大逆不道,竟敢借机结党营私,行谋逆之事。
李渊贵为九五之尊,说出的话自然是玉口金言,他的定论,无疑决定了陆致远的一生。
毫无疑问,陆致远的仕途这就走到了头,当日就被以“谋逆罪”下了大狱。
陆致远才放肆了一个月,就换来了如此结局,真是可悲可叹。
当然没人为他说话。
不说陆家已经日薄西山,只说陆致远所遭受的一切,与他自己的性格息息相关。
他自以为圣眷正浓,狂傲放肆,疏狂无状,也不怪别人给他下了圈套。
若是别人劝酒他不喝,不在文书上乱写,就不会有后面的风波。
李渊还特意网开一面,表示只砍陆致远的头,不追究陆家的过错。
他的仁心被大臣们交相称颂。
可是,陆致远被砍了头,陆家的希望也就绝了。
陆承宗老泪纵横,无奈之下,拖着疲惫的脚步满京城求人。
他无疑是糊涂了,圣上决定的事,谁又能更改?
果然,满京城皆避陆家人。
“这该如何是好……”
陆致远的祖母更是卧病在床。
她在内宅中是个厉害妇人,宅斗高手,可在绝对的强权面前,她连话都不能说一句。
陆夫人去找了她的娘家人,同样无功而返。
整个陆府就像是霜打的茄子,上上下下都失去了精气神。
沈知霜同样消瘦了不少。
这一切到底是不是李渊的手笔?
知晓了来龙去脉的沈知霜突然间有些不确定了。
一开始她非常笃定,可后来知晓全部信息,她很难想象李渊会专门为陆致远下一盘棋。
有了恶因才有恶果,这一连串的圈套都是陆致远主动踩的,要是他不贪婪,不懈怠,或许如今还安然无恙。
要是一切都是李渊做下的,那他未免谋划了太多。
他费尽周折,难道就是为了她?
沈知霜对自己几斤几两认知很清楚,让一个帝王大费周章……她没有那样的本事。
获取的信息太少,沈知霜连背后凶手都不知晓,只能隐藏焦急,继续寻找各方人士打探相关的信息,看看能不能从其中找到蛛丝马迹,获得转机。
不过,不久之后,她就收到了一封密信。
信上只有短短一句话——
“你想不想救他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