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知道朱棣现在的士卒,那是死一个少一个,个顶个的珍惜,朝廷的降卒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成为朱棣手下战力的。
这是一个收心的过程,可不是什么粗糙的工作就能够完成,短时间内他得不到这些俘虏的助力,手下所能依靠的力量也只有原本的本部兵马。
这也是为什么道衍和尚姚广孝不太建议朱棣行军作战太急躁的原因,就是怕战事一起这场面多变,到时候损兵折将,哪怕是胜利了其实也是对朱棣极其不利的一件事。
不过现在在朱棣看来时机正正好好,再也没有比眼下局势还好的局势了,真要等到朝廷那边催促的旨意下来,给耿炳文脑筋转过弯,不再一味的死守下去,那对于朱棣而言才是真的遭了。
所以别说现在真定城还有朝廷十多万大军,还有真定那高高的城墙,朱棣怎么也得要带人去搏这一手。
现在朱棣手里加起来八万余人,还有不少的火器在,这些在朱棣看来甚至很有可能成为致胜的关键所在。
这几年朝廷兵装配备上朱棣也观察的清楚,自从懿文太子,也就是朱棣的大哥朱标走了之后,先帝在政事上的积极性就降低了很多。
或者说是身体上承受不住了更为恰当一些,而且还要着重培养下一代的天子朱允炆,这对于
而火器的应用和更新换代,这一点就是朱棣观察到了最大疏漏。
火器的威力怎么样,这一点真的很难说明,因为只要操纵的好,应用的恰当,仅仅只是数千的火器军在一定程度完全可以披靡数万步卒的力量。
朱棣恰恰就是看准了这一点,自问以手中的火器能量,绝对有和真定守军耿炳文等人一战的势力,这就是底气,那是一点都不怵的。
再说了,火器的应用也只是一方面,统兵作战不带脑子那不是朱棣的性格,现在真定城四周营寨不少,但却好似一座座囚牢将镇定陈死死困在了中间。
别看耿炳文设想的挺好,可是这坐镇中心支援四方也不是没有疏漏的地方,就在朱棣的眼里,他就可以看出耿炳文防守计划当中的不少可用的瑕疵。
而只要依靠着这些瑕疵,朱棣就可以带着他的精锐硬生生的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,在镇定防御网上逐渐扩大,让一向以防守为傲的耿炳文在他最拿手的防御战事上一败涂地,这才是朱棣最希望看到的。
只要拿下了耿炳文,朝廷方面哪里还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大将了。
不是朱棣自傲,而是他这么多年征战所累积下来的自信,这是为帅者应有的一种心态,也是当年傅友德教导朱棣的。
正要有着这种自信,才能够创造出更多奇迹,才能让他率领大军南下京城的野望有实现的那一天……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