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钱人家的孩子用纸笔在桌子上练字,李十九就蹲在学堂门口的土地上用小石头跟着模仿,虽然写出来的字歪七八钮,却至少识得字。
像李十九这样小村子里长大的人,其实即便识字,也是没有出头之日的。
因为他们即便有心想出人头地,也没有出头的机会。因为像这样的村落,着实太过普通,要是有战乱波及,侥幸活下来,或许还能有一番奇遇。而小开天此地过分祥宁,根本不会给人任何出头的机会。
李十九依靠学塾门口偷学的生活,慢慢长到了十六岁。
偶然一天,他听到村里的同龄人去投天地兵营被遣回来的理由是不识字,而尽人皆知天地兵营不仅管吃管住,还会给丰厚的粮饷。
李十九当即动了去投天帝兵的心思。
如今李十九家里比十几年前状况坏了不止一星半点,早年李十九每日带出去牧的那头老牛已经老死了,没了犁地的老牛,爹娘田间比平时更加辛苦,没多久就累生病了。为了筹给爹娘治病的钱,李十九佐助把家里喂的猪和鸡卖了。爹娘病是好了,家里却已经穷得家徒四壁。
李十九把去投天帝兵的打算与爹娘商量一番,爹娘知道家里这般状况自然没有挽留。
李十九临走的时候,看着空旷的家,着实没有什么行囊可以带,就跟父母相互话别几句,仗着自己还识得几个字,就这么两手空空的跑去投了天帝兵营。
没想到,李十九顺利过了审,成了天帝兵营里的一名新兵。
天帝兵营整肃有致,却处处散发着军旅特有的不拘小节。同批入伍的新兵相互称兄道弟,被委派来带新兵的老兵在操演上极为严格,操演结束后却与新兵同宿同食,相互谈天论地,毫无架子。哪怕是那些手下掌管着兵马的百人将、千人将,都不会端着派头呼喝手下的兵马。整个天帝兵大营都依照天帝兵元帅所拟定的规条,是一个严格却不苛责,且有条不紊的地方。
天帝兵的粮饷的确不少,不说饷银最高的玄机
营里的那些能人异士,就连一位骑兵都是一人三马,号衣分三季,冬天还能有夹袄穿。哪怕是一介普通的步卒,也能领到护胸皮甲,粮饷更是州兵二倍有余,无怪乎那么多百姓挤破脑袋都想入到开天宁家帐下当兵。
这天帝兵营不仅军风良好,规则严谨,整肃有方,哪怕是一介步卒的配给都比其他州郡好太多了。那些出身草芥之人,仅仅因为愿意为开天宁家卖命,就获得其他几郡难以想象的回报,更让家中穷困的百姓纷纷向往,前来投效。
刘十九完全没想到,仅仅是他一介新兵步卒的饷银,就已经够养活村中家里的爹娘,更不用说以后可能逐级晋升之后,不用多久恐怕都能再给家里添一头耕牛了。
正式成为天帝兵的那天,所有刚入帐的新兵都被带到了校场中央。
校场中央,放着一尊三个人才能合抱的扩口古鼎。、
古鼎据说是初代天帝所留,缘口依次有六灵神造像,鼎壁则满布了上古符文。
与这只古鼎一模一样的鼎还有五尊,分别在开天宁家其他五个大营的校场中央。
此鼎有很多寓意。
譬如“一将功臣万古枯”的以鼎祭奠之意,还有“问鼎天下”浩瀚野心。
六尊古鼎早已见证了太多天帝更替、元帅金印传承以及新兵到马革裹尸的死亡……时至今日,它们为何依旧存在于地,已经无人知晓。它是否如天帝得天启般带有天地诞生之初就承载的法则,也没有人知晓。
如今的天帝兵营,只是把古鼎以及其相关的仪式当做必须维持的传统。
数千名新兵整肃列队,顺序走到校场中央的古鼎前,从身着盔甲的左边营大将军手里接过寒芒刺目的华贵匕首,亲手割开自己手腕,把血滴入古鼎当中,同时大声对古鼎许下一句庄重的承诺。
“誓死效忠天帝、效忠元帅、镇守天都!”
这句誓约反复在刚入营参加操演的时候,就被老兵们提及,早已经记得十分牢固。现在说起来,简直如同呼吸般顺畅。
天帝兵们看着自己手腕滴落的献血,嗅到古鼎里散发出的铁锈味,有些无形的东西仿佛就这样铭刻入他们的魂魄。
这承诺是告诫,亦是警醒,让他们牢牢记住自己应当如何尽忠职守。
效忠天帝,小众元帅,守卫天都府。
为此三者,他们定会不惜一切。
这便是天帝兵存在的意义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