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 进围寿春,刘封威震淮南地(求票)(1 / 2)

大雾渐散。

合肥城头,汉旗高挂。

数万将士,尽皆高歌。

听着欢呼声,潘璋、徐盛等将校,竟生出了一种不真实感。

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且在合肥城有准备的前提下,竟然强攻夺下了合肥城?

“燕王殿下,真神人也!”

徐盛不由惊呼而叹。

只有参与了攻打合肥的人,才知道这一战刘封的指挥有多重要。

不论是刘封抵达后对营寨及诸营将士的整顿,还是一系列专业的攻城手段,以及今日趁着大雾破合肥,都凸显了刘封对战场变化的敏锐。

若没有刘封,即便有重赏,诸营将士都得因伤病而士气溃散,最终不敌而走。

若没有刘封,即便今日有大雾,诸营将士都得因主帅不明天时而错失良机。

等刘封擂鼓聚将时,不论是潘璋、徐盛、丁奉,还是全琮、朱然、朱桓、孙皎、孙奂,看向刘封的眼神,都充满了敬畏!

合肥城破,一战立威。

军中的威信,信靠的是赏罚分明,威靠的是实打实的战绩。

不论刘封过往战绩有多猛,对江东诸将校而言都不能切身体会,还会因为立场问题而对刘封多有不服。

而如今,刘封不依靠过往旧部,只带江东诸将士就攻破了合肥,对江东诸将校而言,是能切身体会的。

人往往会对传闻有质疑。

然而一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后,又会变得敬服。

帐中的江东诸将校,便是如此。

“合肥既破,孤本应犒赏庆功。然而陆逊、孙桓等人,尚在抵挡寿春而来的魏军,若无前方诸将士拖延时间,也等不到今日的大雾。谁愿前往增援,扬大汉军威?”

刘封的语气虽然不重,但听在众将校耳中却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。

朱然、朱桓、孙皎、孙奂同时出列。

“末将愿往!”

潘璋、全琮等人慢了一步,又考虑到功劳够多了,遂又退回了脚步,不与朱然四人争抢。

随即。

刘封取令:“既如此,由孙皎、孙奂二位将军,引五千步骑速往合肥北面,增援孙韶、孙桓二将;由朱然、朱桓二位将军,引五千水军溯水而上,增援陆逊。

即刻出发,不可耽搁!”

四将拱手应命,接令而去。

其余如补城墙房屋、安抚伤病将士、清点军功俘虏等等,一应将令,皆是有序传达。

以及最重要的:攻破合肥后,增赏的三匹蜀锦。

刘封说到做到。

既然江东将士如约攻破了合肥,那么剩下增赏的三匹蜀锦,不论将士是伤是病是亡,都按出兵前的人头来算。

这话一出。

众将校更是欢呼!

如刘封不想给,也可按现有人头来算,毕竟一切解释权最终归刘封。

但如此一来,必令众将校心寒。

今后再要进攻时,个个儿又会想着保存军力了。

若死了伤了病了就没赏赐,谁还傻不拉几的替刘封卖命?

有句话叫:人类从历史里学到的惟一教训就是人类学不到任何教训。

即便有大量的前车之鉴,如戚家军都能因“朝廷长期拖欠军饷和战功赏银”而兵变。

刘封不想成为旁人的前车之鉴,就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。

可以不许诺,没人会要求刘封必须许诺。

可刘封一旦许诺了,砸锅卖铁都得履行诺言!

建立军中威信很难,威信崩塌却只需一瞬间。

不过。

对刘封而言:用三十万匹蜀锦,换来一座合肥城以及江东将士的敬畏,已是大赚特赚了。

其影响,更不仅仅在于军事,还在于江东诸郡会因此对大汉诚心归附!

似张昭、顾雍、诸葛瑾等江东有名望的世家大族,今后都得俯首!

合肥城北。

兵戈声、喊杀声此起彼伏。

臧霸是个狠人。

虽然没有如刘封一般提前预测到大雾,但臧霸在惊觉大雾天后,直接就对孙韶、孙桓的营寨发动了强攻。

大雾中,孙韶、孙桓难以判断臧霸的主力位置,只能分兵固守寨门,让臧霸瞅准了机会自西门突入。

作为曹魏残存的宿将之一。

臧霸虽然不如五子良将一般有名,但同样不容小觑,在战场上对时机的把握非孙韶、孙桓这两个小辈能比。

这非智力上的高低,而是经验上的差距。

“臧霸老贼,都半只脚入土了,竟还骁勇如斯!”孙桓一口吐掉口中的泥土渣。

方才孙桓冲得太猛,被臧霸瞅准机会来了一发冷箭,若不是被眼尖的亲卫扑倒,孙桓直接就得一命呜呼。

饶是如此,孙桓摔了个嘴啃泥!

孙桓感到十分的窝火。

而对面。

臧霸却是暗道可惜。

方才若是一箭射杀了孙桓,这里的汉兵必然会惊惧而溃。

厮杀许久。

大雾逐渐开始消散。

若不能一鼓作气的击溃孙韶、孙桓,臧霸就难以再有如此利好的天时了。

“加大鼓声!”

臧霸冷冽的盯着前方,再次下达了军令。

鼓声代表进攻。

加大鼓声意味着攻击不会停。

跟着臧霸的将士大抵都是久随臧霸征战的,平日里多受臧霸恩惠。

臧霸不退,众将士自然不会退,不能退。

眼见营寨有守不住的迹象,孙桓也是急了。

若让臧霸杀到合肥城下,那么针对合肥一个多月的强攻可就前功尽弃了。

想到这。

孙桓也豁出去了。

直接下令:“若能守住营寨,每人二匹蜀锦。”

刘封给每个吏兵的蜀锦,都是直接给各个吏兵归属的部曲主将的。

通俗点讲:孙桓就跟后世工地上的包工头一样。

蜀锦的总量,刘封按人头给;至于孙桓会分给每个吏兵多少匹,由孙桓自己决定。

正常而言。

孙桓都会扣下,只拿少部分或其他物资分赏吏兵。

毕竟孙桓还得负责部曲的衣食住行武器防具等等,不可能刘封给孙桓多少,孙桓就给部曲的吏兵多少。

而现在。

孙桓急了。

守不住营寨,且影响到了刘封夺合肥,那这一仗就白打了!

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。

这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。

管他挚爱亲朋手足兄弟,都得加钱!

一时之间。

营中高呼“为了蜀锦”,原本逐渐溃散的士气,再次变得高昂?

此起彼伏的呼声,听得臧霸有些懵。

什么情况?

为了蜀锦?

我听岔了?

不应该高呼“为了大汉”吗?

为了蜀锦是什么鬼!

然而。

就这么一句让臧霸摸不着头脑的口号,却硬生生的将汉兵的战斗力提高到了跟魏卒旗鼓相当的水平!

看着一个个眼睛发红的汉兵,饶是沙场多年的魏卒老兵们,都忍不住心生惧意。

这都是群什么人啊!

怎么喊声“为了蜀锦”,一个个就变得疯狂了?

你们又不是跟着大贤良师的黄巾信徒,喊口号就能不畏生死,何至于如此啊?

眼见战事又回到了拉锯状态,臧霸的心中泛起了担忧。

臧霸不是第一回跟江东的将士交手了。

哪怕是孙权亲征都不曾见江东的将士有如此疯狂的战力。

而现在。

臧霸却看到了战力士气都截然不同的江东将士。

真是活久见!

自早到晚。

厮杀了一个白日,臧霸依旧没能完全攻破孙韶孙桓的营寨,反而还有难以为继的窘迫感。

就在臧霸迟疑是要夜战还是撤兵另寻时机时。

负责探查警戒的斥候急急而回:“禀将军,合肥方向有贼兵接近!”

臧霸吃了一惊:“可有看清旗号?”

斥候道:“只看到‘孙’字旗,贼兵行军很快,我怕来不及通传,不敢靠近细探。”

臧霸暗骂一声。

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,不仅没能攻破孙韶孙桓的营寨,刘封还派援兵了!